在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中,广大城乡居民是不折不扣的主人翁和建设者。
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,必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,深入细致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。在扩渠道、促匹配上下更大功夫,切实提升实效性,才能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。
一方面,应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,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,用好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,持续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。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,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。从长远看,大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实现就业,有利于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,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。从宏观上讲,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,要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,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,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。对目前仍未落实就业去向的高校毕业生,要结合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,为他们建立台账,根据学历条件、个人意愿精准匹配岗位,让求职目标更具体。
要稳妥有序推动这项工作,通过建立去向登记制度、明确档案转递衔接等做好过渡,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便利。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促进并重,精准施策、务求实效,定能让广大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。第二年开始结籽,第三年即可采挖。
刘华荣说,目前文山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,是公认的三七道地药材产区,名副其实中国三七之乡。三七之都,千亿之望打造世界三七之都还需赶跑三大拦路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,做好‘土特产文章,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,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,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,强龙头、补链条、兴业态、树品牌,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,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文山州委书记陈明说,文山将以种植业为基础、加工业为核心、科技创新为支撑、市场需求为导向,全面构建以三七为主的种植、加工、市场、科研、康养等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,把文山打造成为世界三七之都。从麻栗坡的老山脚下到马关县、西畴县等,文山1市7县都有合作社成员。
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锐佳2023年2月12日摄)中医自古就有‘药食同源理论。麻栗坡县童心三七合作社负责人周枫凌说,2014年他牵头成立合作社,带领乡亲脱贫致富。
海拔2065米、空气温度5.2°C、空气湿度100%……三七种植基地上的各项实时数据,在云南白药数字平台大屏幕上一目了然。现在,钟先勇每年聘用村民的劳务支出逾20万元。三七名称来源于植株形态三枝七叶一说,是五加科人参属家族中的中国特有种,为人参近亲,是我国民间较早发掘使用的传统名贵药食两用植物之一。在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公司,以鲜三七为原料的气血康口服液的生产线。
刘华荣使劲折断一根三七,给大家科普。一年七俗称籽条,不会开花结籽。2022年,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12.54万亩,实现综合总产值逾153亿元,解决长期用工2万余人,临时用工511万余人次,增加群众劳务收入逾18亿元。但限于政策,目前能用来制作食品的,仅是三七的须根、花、茎叶等次要部位,主根等主体部位未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,影响了三七的消费场景创新、上新。
当前,文山正全力推进三七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,已完成三七地下部分食用历史史料收集、三七地下部分膳食消费调查、三七毒理性试验、三七食用安全性风险评估等工作。经一代代的厨师创新,文山的三七菜品已逾120种。
公司负责人杨朝文说,这让产能提升了6倍,年产值逾30亿元。菊花心形容三七断面的放射纹理,颜色呈灰绿色、灰白色或黄绿色。
三七全身是宝,果实俗称红籽,主根俗称三七头,支根叫大根或筋条,须根也叫毛根……说起三七,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华荣如数家珍。狮子头是三七头顶端及周围有瘤状突起物。村民背着刚采挖的鲜三七。三七被誉为南国神草,又名山漆、田七、金不换,1600多年前的史书显示,早在周武王时代,巴国就已用三七纳贡。从事三七贸易的刘华国拿起一根三七说,好的三七生吃起来苦中回甘。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锐佳2023年2月13日摄)拉孩村曾是当地有名的三光片区:这里石漠化严重,一度树林被砍光、水土流失光、姑娘都跑光,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。
眼前连片的三七茎秆粗大壮实,叶片肥厚油亮,有200多亩。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1.95平方公里,目前已开发用地6.37平方公里,入住云南白药等企业61家。
目前,文山州有24家企业开发三七特色食品87个,其中三七汽锅鸡汤料包、三七润饮、三七泡酒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。纳入‘国家食药物质目录,也即常说的列为‘药食同源类物质,通俗讲就是可以既当食品又当药材。
铜皮是指外皮呈灰黄色或灰褐色。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锐佳2023年2月13日摄)我们通过土地流转、提供种苗、技术帮扶、收购原料、开发产品等方式,带动了近1000户农户增收,实现长期稳定就业300余人,解决临时就业5000余人。
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锐佳2023年2月12日摄)三七具有打造知名‘土特产的潜力。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锐佳2023年2月13日摄)我以前在昆明有高薪工作,也曾当过一家公司的副总,后来看到三七治好了亲人的心脑血管病,又有感于当时乡亲还比较贫困,就决心返乡种三七。相距不到一公里,却是两个反差极大的空间。文山州副州长田燕说,三七产业涉及种植、加工、流通等众多环节,促进百姓增收致富作用明显。
崔秀明说,三七产业对科技依存度高,要加快相关机理、临床研究,加强新技术、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地。文山学院三七专家张铁说,三七须根、花都是制作三七佳肴的上乘原料,文山百姓世代有食用三七的习惯,三七作为食材食用历史悠久、文献典籍众多、文字记载翔实,在中国众多医书典籍、地方志书、菜谱刊物等都有大量记载。
拉孩村党总支书记刘丕荣说,因为三七原先长在林下,喜阴,人们就用塑料遮阳网搭建凉棚给这些致富药草营造家的感觉。致力于三七种、产、研的云南七丹药业公司负责人杨朝文说。
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锐佳2023年2月13日摄)走进文山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,只见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株株三七进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试验。(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锐佳2023年2月14日摄)除了云南白药,园区其他三七企业也做足科技文章。
今年,刘华国收购了70亩三七,当天采挖了首批约4吨,连夜运到市场售卖。目前破解连作障碍的技术离大面积推广还有距离,还需要加大科研投入,进一步缩短间隔期,特别是降低成本,并加大宣传,让七农想用、用得起。文山苗乡三七科技公司负责人余育启说,公司从种植、加工端向种苗研发端迈进,加强品种选育工作,建立从实验室到大田选育的全链条育种体系。抖土、精洗、修剪、分级、切片、烘焙……全过程自动化控制,流水线作业,再也看不到传统交易市场上三七过筛后工作人员成为土人的名场面——七花公司的七花·豹七共享平台,日处理三七30吨,不仅满足公司自身需求,还能对外服务替客户清洗加工,高效高质去除农残、重金属,提供高品质三七。
在七花公司的三七一站式仓储服务中心,堆放着客户的订单产品,拿手机对着码一扫,种植、加工全流程情况一清二楚。为做好土特产文章,文山州不断丰富三七各种业态,持续补链、延链,设立三七研究院,引进华润三九、漳州片仔癀、云南白药集团等药企巨头,建立三七拍卖中心,实施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培育新品种,创建林下生态种植、全程精准溯源等模式,研发推出冻干三七、三七日化、三七润饮等新产品……刚刚采挖的鲜三七。
村民在刘丕荣的带领下,炸石垒埂,搬石客土,嶙峋乱石变成了保水、保土、保肥的三保台地,才有了种植三七的基础。抓牢种质端、提升种植水平、延伸产品链。
踏访文山三七综合交易市场后,我们来到文山三七产业园区。科技浇灌,现代蝶变从人种天收、论堆卖、作坊式加工走向智能种植、产业化、精品化从野草到药草,从药草到药品,从药品到食品,在现代科技的浇灌下,这株古老的南国神草,正在发生现代蝶变。